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上海长兴海洋实验室破解卡脖子难题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推进产教融合,力解海洋装备领域“卡脖子”难题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海洋装备研究院执行院长翁振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上海长兴海洋实验室作为服务船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基地,将致力于推动产教融合,助力我国海洋装备事业发展。实验室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强化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据悉,上海长兴海洋实验室主要承担四大功能:首先,构建准工业化实验室,打造海洋装备技术验证与示范平台,将校园科技创新成果在长兴放大;其次,组建工程化的科学家与工程师队伍,面向产业应用开展研发转化;再者,通过多元化合作机制,吸引企业投入共建,实现学科交叉结合,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的科技驱动力;最后,打造世界级实验基地,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全国重点实验室,为国家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翁振平强调,实验室不仅与四大央企(江南造船、沪东造船、振华重工、中远海运)合作攻关,更希望拓展更多合作形式,以促进产业技术创新。例如,一家国内知名大型建筑涂料生产企业正与实验室合作,计划通过联合成立研究院共同研发绿色船舶涂料。实验室方面承诺,只要有助于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助于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有助于科研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都将积极探索。

上海长兴海洋实验室海洋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研究中心负责人陈卫星透露,实验室已成功研发出九自由度波浪运动补偿栈桥系统,有望在2025年底前推向市场。这一技术将为提升海上人员物资转运能力和海上作业效率作出重要贡献,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此外,实验室还在深海采矿关键核心技术、深水ARV装备系统、主链降解防污新型涂料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总之,上海交通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将继续发挥产教融合优势,携手各方力量,破解海洋装备领域“卡脖子”难题,为推动我国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热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