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市场火热:老龄化和健康潮推动增长

随着我国社会步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加之健康意识的普遍提升,保健品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机遇。据《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接近3亿,占总人口的21.1%,这一数字的持续增加,使得保健品市场的发展势头更为强劲。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电商渠道助力行业发展。在政策支持和居民消费能力提升的双重驱动下,我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大关。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数据,自2013年以来,市场规模从千亿级增长至2023年预计的3000亿元以上,未来几年有望继续增长。

政策层面,国家连续出台一系列支持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等,为保健品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也为保健品市场提供了持续的增长动力。

在地域分布上,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上海等地成为国内保健品消费的热点区域,这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特别是在山东省,保健品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国首位,达到89.7万余家。

近年来,保健品市场的投融资活动也日益活跃。据庶正康讯营养健康智库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营养健康食品领域共发生15起融资,总额约4.10亿元,其中天使轮和A轮融资占据较大比例。

在消费者结构方面,保健品消费人群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老年人消费占比虽高,但年轻一代尤其是“90后、00后”也逐渐成为消费主力。据中国保健协会调查,我国每年保健品销售额高达千亿,其中老年人消费占比超过50%。

电商渠道的崛起,进一步推动了保健品市场的增长。2024年以来,保健品在线上渠道的销售额保持了超过20%的增速,Swisse、Blackmores等海外品牌通过电商渠道进入国内市场。

在产品品类方面,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仍是市场主流,但防脱发、视力保护等细分领域需求不断涌现。据欧睿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行业零售总规模达到2253亿元,较上年增长约11.6%。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养生的关注,市场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品类和细分市场。天猫健康数据显示,益生菌、叶黄素、蛋白粉等成为保健品热搜单品,同时,脾氨肽、谷胱甘肽等成分也成为消费者的关注焦点。

总之,在老龄化加剧和健康意识提升的背景下,我国保健品市场前景广阔,但仍需警惕潜在的消费陷阱,确保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

智能家居风起云涌:市场规模激增,创新产品引领潮流

近年来,智能家居行业在我国发展迅猛,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2024年,智能家居市场成为推动内需增长、促进消费升级的新引擎,多个细分领域同步繁荣。智能家居产品与大家居产业的融合趋势日益明显,行业共识逐渐形成。预计到2029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1.09万亿元。

在智能家居赛道中,哪些产品备受关注?哪些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传统家居企业如何转型升级?跨界企业又带来了哪些新变化?为此,新京报特推出智能家居消费报告,深入解析行业动态,并邀请业内专家为智能家居企业未来发展提供建议。

数据显示,智能家居行业正处于成熟稳定期。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周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无论是技术、产品还是供给侧,智能家居行业都趋于成熟。尽管2024年市场竞争激烈,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智能家居整体出货量有所下滑,但消费者认知度显著提升。

在细分赛道中,智能锁、智能晾衣机、智能窗帘等产品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据中智盟咨询研究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家用智能锁市场规模为282.9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328.1亿元;智能晾衣机市场规模为125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150亿元;智能窗帘市场规模为133.5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137.6亿元。此外,家用智能照明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将突破百亿,智能产品占比达30.1%。

在智能家居细分品类中,带屏智能锁、隐藏式晾衣机、成品帘等成为热门产品。宠物类产品如宠物定位器、智能喂食饮水器具等也迎来快速发展。在智能安防领域,多目视觉技术、AI大模型等创新技术逐渐应用于智能锁、智能摄像头、智能门等产品,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智能家居行业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产业布局持续深化。国务院总理李强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积极培育智能家居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智能家居行业将带动数字应用、数字物联等多个产业链的发展。

在市场方面,除了传统家居企业持续布局智能产品,其他赛道企业也纷纷跨界加入。科沃斯与华为在智能家居生态上的合作持续深入,小米智能门锁出货量突破700万件。传统家居企业如居然之家也加快向智能家居转型升级,将智能类家居产品作为重点经营品类。

面对智能家居行业的快速发展,业内人士认为,企业应关注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和用户体验,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推动智能家居产品互联互通,助力行业迈向更高水平。

餐饮新蓝海:下沉市场消费潜力崛起

近年来,随着消费需求和观念的转变,餐饮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在产品定价、营销策略、附加服务和创新模式等方面,众多餐饮从业者正积极探索新的增长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升级的推动,使得下沉市场的消费潜力逐渐显现。

知名餐饮品牌如华莱士、杨国福、正新鸡排等已经深入乡镇的各个角落;国际品牌麦当劳、海底捞、老乡鸡等也将下沉市场作为拓展战略的重要一环。对于这些餐饮企业而言,下沉市场不仅代表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更是一个商业模式转型的绝佳机遇。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增速达到7.9%,其中江西、重庆、四川、云南、黑龙江等省份的餐饮收入增速超过10%。一线城市餐饮增速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下沉市场的增长势头强劲。辰智大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一二线市场餐饮门店规模负增长,而下沉市场则保持了超过8%的上涨。目前,已有超过1.5万个连锁餐饮品牌布局下沉市场。

众多头部餐饮企业也在积极寻找新的商机。麦当劳、肯德基、海底捞、老乡鸡等纷纷将目光转向下沉市场,并以此作为门店拓展的重点。虎嗅智库的报告指出,县域市场已成为餐饮消费的新蓝海。2024年上半年,县域餐饮新开商户占全国新开商户的比重达到32.9%,较上年同期提升3.5个百分点,县域餐饮消费额和订单量较2023年同期增长21.4%和26.6%。

餐饮业收入增速和企业经营情况出现明显分化,一线城市整体放缓,二三线城市表现优于一线城市,而下沉市场则更胜一筹。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近两年有超过44.0%的餐饮连锁门店布局在三四五线城市,较2021年提高1.7个百分点。三线及以上城市的餐饮连锁化率也提升了超过4.5个百分点。

得益于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下沉市场的餐饮消费活力正日益旺盛。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中国超过66%的个人消费增长将来自下沉市场。下沉市场竞争相对缓和,许多县城缺乏像样的连锁品牌,因此,具有更好品牌感和体验感的连锁品牌进入后,往往能迅速占据市场。

例如,百胜中国的营收在2024年第三季度创下单季度新高,总收入同比增长5%,达到30.71亿美元,净利润增长22%至2.97亿美元。肯德基和必胜客通过小镇mini店和WOW店等轻量化模式,降低了运营成本,并以性价比优势突破竞争,实现了有效增长。达美乐也将目光转向新增长市场,如长沙、西安等地,不断刷新全球门店单日销售额纪录。

下沉市场低廉的租金和人力成本,有助于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利润率,为连锁餐饮品牌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同时,一些餐饮品牌从创立之初就专注于下沉市场,并逐渐走向全国,展现出强大的品牌竞争力。例如,米村拌饭凭借其产品力和性价比优势,在多个城市攻城略地,取得了显著的市场份额。

章鱼小数据创始人谭海林指出,与一二线城市相比,末梢城市的居民拥有稳定的收入,且家庭负债较少,可支配收入较高。这表明,在未来5年内,三四五线城市的餐饮消费潜力将超过一线城市。窄门集团、番茄资本创始人卿永认为,当前中国餐饮的最大机会在于下沉市场,尤其是县城和乡镇。尽管竞争激烈,但良性竞争为市场注入了活力。下沉市场不缺供给,但缺乏优质品牌供给,这为有潜力的品牌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保健品企业激增,山东粤湘领跑融资潮

据专业数据平台天眼查最新披露,截至目前,中国保健品行业的市场主体已超过820万家,显示出这一行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自2024年以来,新注册的保健品企业数量达到了183.7万家,显示出市场的强劲增长动力。

回顾近五年来的数据,从2019年开始,保健品行业企业注册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2019年新增46.7万家,2020年增至63.8万家,2021年再创新高达到77.3万家,2022年则进一步增加到97.8万家,而至2023年,新增企业数量已经超过158.4万家,标志着行业规模的显著扩大。

在地域分布方面,山东省、广东省和湖南省的保健品企业数量居于全国前列。其中,山东省拥有保健品相关企业超过89.7万家,广东省超过70.7万家,湖南省则超过60.9万家。

伴随着行业的火热发展,保健品赛道的投融资活动也日益活跃。庶正康讯营养健康智库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营养健康食品领域共发生了15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约达4.1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实现了显著增长。值得一提的是,除了5起融资未披露金额外,其他4起融资的规模均达到了数亿元之巨。

在融资轮次上,天使轮(包括天使+轮)和A轮(包括A+轮)融资占据了相当比例,共计9起,显示出资本对保健品行业初创企业及成长型企业的支持力度。

此次数据显示,保健品行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吸引了大量资本和企业涌入,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2024食品安全报告:守护舌尖,警钟长鸣

近期,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持续向好,但仍有食品安全问题值得关注。据《中国食品安全状况研究报告(2024)》显示,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其中粮、油、肉、蛋、奶五大类食品的合格率均高于总体合格率。

随着人们消费理念的转变,对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食品行业正积极利用新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然而,一些食品安全漏洞和虚假宣传倾向仍不容忽视。

以下为一些具体案例:

1. 抽检合格率保持高位:2024年第三季度,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2087424批次,合格率达到97.05%。与上年同期相比,蔬菜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等13大类食品抽检不合格率有所降低,但水产制品、特殊膳食食品等20大类食品抽检不合格率有所上升。

2. 食品企业加强产业链布局:为保障食品安全和供应链自主可控,食品企业正逐步向全产业链深化布局。2024年,食品企业加大全球化布局,以突破行业发展的瓶颈。

3. 研发创新水平提升:随着消费需求不断升级,食品企业注重提升研发创新水平。伊利、瑞幸咖啡、八马茶业等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4. 绿色制造附加值提升:绿色发展已成为食品企业的进阶之梯。乳品行业、酒业等积极采用绿色工艺,回应消费者“绿色诉求”。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1. 友谊乳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因食品安全问题被罚没约123.65万元。该公司婴幼儿奶粉工厂已停产。

2. 周黑鸭被投诉生虫变质,消费者在江西南昌西站购买的周黑鸭气调鸭锁骨中发现白色小虫蠕动。公司已和解支付慰问金。

3. “爷爷不泡茶”品牌因产品出现生锈等问题,发布召回声明,并对问题保温杯进行召回。

总体而言,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但食品行业仍需不断加强监管,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确保公众“舌尖上的安全”。

达仁堂股权转让完成,天津史克股权变更为12%

近日,国内知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宣布,公司已成功完成向赫力昂(中国)有限公司转让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13%股权的关联交易。

达仁堂在2024年9月26日的第六次董事会会议以及2024年11月22日的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审议并通过了相关股权转让及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的关联交易议案。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审查,该交易未违反相关反垄断规定,已于近日获得《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不予禁止决定书》。

同时,天津市东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向天津史克出具了《准予变更登记通知书》。至此,达仁堂持有的天津史克13%股权已正式变更为赫力昂(中国)有限公司所有,工商变更登记手续也已完成。

此次股权转让后,达仁堂在天津史克的股权比例从25%降至12%,但公司仍持有天津史克的部分股权,继续作为其参股股东。达仁堂表示,本次交易符合公司战略发展方向,有助于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药企研发调整频繁,多项目因临床数据叫停

近日,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出现一系列研发管线调整情况,多药企因临床数据不达预期或市场变化等原因,相继终止部分在研新药项目的临床试验及后续研发。

天坛生物公告,旗下国药集团武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pH4)”终止Ⅱ期临床试验。该药物为全球首款采用新冠灭活疫苗免疫后血浆制备的新冠肺炎特异性治疗药物,研发投入已达1.21亿元。此外,天坛生物今年1月已终止另一款新药“静注巨细胞病毒人免疫球蛋白(pH4)”的Ⅲ期临床试验研究及后续研发。

上海医药年内共终止12条研发管线,累计投入研发费用约4.3亿元。这些被终止的项目包括I020、B006、B007(非霍奇金淋巴瘤适应症)、I008以及BCD-100(宫颈癌适应症)等,其中部分项目处于临床试验的不同阶段。

多家药企因临床数据不达预期而终止研发项目。亚宝药业暂停了SY-004项目的临床研究,亚虹医药终止了APL1202项目的开发,再鼎医药终止了CDC7抑制剂ZL-2309的研发。此外,受新冠疫情影响,凯因科技、舒泰神、沃森生物等公司也终止了部分新药项目。

华东医药因自身需求终止了口服小分子GLP-1药物TTP273项目的后续研发,该项目已完成临床Ⅱ期研究,公司累计直接研发投入总金额为1.97亿元。

此次药企研发管线的调整,反映了行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对临床数据和市场需求的高度重视。各药企在调整研发方向的同时,也展现了合理配置研发资源、聚焦优势项目的决心。

贝瑞基因携手多企,1.34亿设医疗健康基金

近日,贝瑞基因宣布,其全资子公司福建贝瑞和康基因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瑞和康”)已与上海致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福州新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润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上海福凯瑞康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共同设立福州新投致凯瑞康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合伙企业”),计划筹集资金规模达人民币1.34亿元。

在此次合作中,贝瑞基因将以有限合伙人的身份,认缴出资2680万元,占合伙企业总出资额的20%。据悉,合伙企业将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项目投资,尤其是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制药以及生物医药服务等符合福州市发展战略的创新产业。

该合伙企业的成立,旨在推动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助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升级。贝瑞基因作为国内领先的基因检测企业,在此次合作中展现了其对于医疗健康产业未来发展的高度重视。未来,贝瑞基因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我国医疗健康产业的繁荣发展。

国药威奇达两款药物通过一致性评价

近日,国药现代宣布,其全资子公司国药威奇达和国药金石研发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和阿莫西林胶囊两种产品成功通过了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这一成就标志着国药现代在药物研发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是一种含有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的复合制剂。阿莫西林是一种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而克拉维酸钾则具有强大的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作用。两者的结合使用,不仅能够增强阿莫西林的抗菌效果,还能保护其免受β-内酰胺酶的水解。该产品的抗菌谱与阿莫西林相似,甚至有所拓宽,对多种细菌如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等均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

据悉,目前国内已有淮南泰复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了该药品的一致性评价。根据米内网数据库的数据,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在2023年的全国公立医院及城市药店销售额达到了2.44亿元人民币。

阿莫西林作为青霉素类抗生素,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包括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屎肠球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等。它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由敏感菌(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引起的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腺炎以及生殖器感染等。

此外,国家药监局网站上还显示,重庆科瑞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佛山手心制药有限公司、湖北唯森制药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业生产的阿莫西林产品也通过了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据米内网数据库统计,阿莫西林胶囊在2023年的全国公立医院及城市药店销售额高达20.11亿元人民币。

国药现代此次成功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不仅展示了其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实力,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优质的治疗选择。

天坛生物终止研发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

近日,我国知名生物制药企业天坛生物发布重要公告。据悉,公司下属国药集团武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pH4)”目前已进入Ⅱ期临床试验研究阶段。然而,经过综合评估,公司决定终止该药物的Ⅱ期临床试验及后续研发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pH4)为国内外首创的血液制品产品,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此次研发投入共计1.21亿元,其中研究开发费累计1.17亿元,已计入以前年度会计期间损益,-0.04万元计入2024年度损益。

天坛生物表示,终止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pH4)的临床试验及后续研发事项,不会对公司未来的生产经营与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公司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致力于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生物制品。

在公告中,天坛生物也对广大投资者表示了感谢,并表示将继续关注行业发展动态,积极布局生物制药领域,为我国生物医药事业贡献力量。

我国百白破疫苗调整,应对百日咳疫情挑战

随着全球和我国百日咳疫情呈现回升趋势,特别是小月龄婴儿和学龄儿童发病风险增加,我国对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的调整呼声日益高涨。为应对这一挑战,国家疾控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六个部门近日联合发布通知,自2025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将实施新的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

根据我国百日咳等传染病疫情防控的实际需求,新免疫程序旨在提升对小月龄婴儿和学龄儿童的免疫保护。具体调整包括将百白破疫苗的接种时间从现行的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改为2月龄、4月龄、6月龄、18月龄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这一调整使我国的接种时间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2月龄起始接种时间接轨。

接种时间的提前将有效提供额外的保护,而6岁儿童的现有接种程序也将从白破疫苗调整为百白破疫苗,以弥补国际平均水平少接种的一剂百日咳疫苗。

专家陶黎纳指出,尽管接种时间提前了一个月,但安全性方面无需担忧,提前一个月的保护显然是有益的。同时,将第1剂至第3剂的接种间隔从连续月龄接种调整为间隔一个月,无论是单月间隔还是双月间隔,均可接受。此举也是考虑到1岁内婴儿可接种的疫苗种类较多,适当拉长间隔时间有助于合理安排其他疫苗的接种。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174个国家(89.69%)的免疫程序起始年龄为1.5或2月龄,而第1剂与第2剂、第2剂与第3剂的接种间隔为1或2个月的国家分别为182个(93.81%)和166个(85.57%),我国的调整与国际趋势相符。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高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是导致全球儿童发病和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研究表明,感染百日咳还会增加个体发生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近年来,尽管我国DTP报告接种率高达99%以上,但百日咳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为应对这一挑战,国内已有企业开始探索针对6岁以上人群的疫苗研发,以期为我国百日咳免疫预防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支持。

例如,康希诺公司于2023年6月25日宣布,其吸附无细胞百(组分)白破联合疫苗获批临床试验,该疫苗适用于6岁及以上人群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有望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陶黎纳表示,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国产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采用的是共纯化技术,属于二代百白破疫苗。而国际主流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则多采用组分工艺。这种工艺的更新换代将为我国疫苗预防策略带来更多可能性。

流感季来临,专家教你科学防护与治疗

近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出预警,指出本市已进入流感高发期,提醒市民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工作。关于流感病毒的感染类型、诊断方式、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多位专家进行了详细解答。

专家指出,流感和普通感冒虽然症状有相似之处,但二者不能等同对待。普通感冒症状通常较为轻微,发热时间短,全身症状不明显,并发症较少;而流感则往往伴有高热,全身症状明显,且可能引发肺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市民关心的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等)和乙型流感病毒是否会同时感染的问题,专家表示,虽然同时感染的概率极低,但确实存在先后感染的可能性。这是因为两种流感病毒之间没有交叉保护作用。

关于流感的检测,专家建议,在发热18小时后进行检测,最佳检测时间为发热后的24小时。在进行鼻拭子检测时,棉签应深入鼻腔,充分刺激鼻腔分泌液的产生。

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疫苗。专家建议,6个月以上的健康人群都应积极接种流感疫苗。对于有重症流感风险或流感疫苗禁忌症的儿童,可以考虑药物预防,但药物预防并不能完全消除流感风险。

对于流感的治疗方法,专家表示,市面上可购买的流感抗病毒药物对甲型和乙型流感均有效。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等药物规范使用后,体温会逐渐下降,但奥司他韦需连续服用5天,而玛巴洛沙韦仅需服用一次。

针对儿童呼吸道感染是否可以使用抗生素的问题,专家指出,大部分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此无效。流感病毒有专门针对儿童的特效药,但使用率并不高。

孩子发烧后,家长若担心交叉感染,可以先在家中观察18至24小时。如果病情加重或出现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对于流感儿童,如出现超高热、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也应及时就医。

专家强调,患有基础疾病、肥胖或年龄小于5岁的儿童是流感重症高风险人群,应特别关注。在流感季节,这些人群应积极接种疫苗,并注意个人防护。

最后,专家提醒,流感病毒感染后,大多数儿童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咳嗽和流涕可能持续一段时间。治疗应以对症为主,保持空气湿润,促进气道恢复。

伟思医疗募投项目延期至2025年12月

12月27日,伟思医疗发布通告,宣布其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信息化建设项目”及“康复设备组装调试项目”的可使用状态时间将延期至2025年12月31日,超出原定目标日期一年。

具体来看,原计划于2024年12月完工的三个项目,将分别使用1.97亿元、4475万元和7977.78万元的募集资金。截至2024年11月30日,这三个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已达到1.75亿元、841.27万元和4200.73万元。

伟思医疗在公告中指出,项目延期的主要原因是募集资金到位后,项目主要实施地点——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的“伟思医疗总部研发经济园”已完成基建工程,但内部环境与配套设施尚未达到入驻办公的标准。因此,公司决定将原定的整体搬迁计划推迟至2025年12月。

此外,由于“伟思医疗总部研发经济园”整体开发进度与公司总部办公搬迁计划的延期,以及项目实际投资进度,公司决定将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时间延期至2025年12月31日。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募投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曾经历过多次延期和变更。2022年6月,伟思医疗曾宣布拟终止康复设备组装调试项目的建设,但后来决定继续推进该项目建设,并将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延期至2024年12月。2023年4月,公司又以总部搬迁计划为由,宣布将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信息化建设项目两个募投项目的实施主体、地点和方式进行变更,并将项目预计可使用状态日期再次延期至2024年12月。

针对募投项目延期的情况,上交所曾对伟思医疗进行问询。上交所要求公司说明当初对康复设备组装调试项目规划是否审慎、是否与公司实际经营需求一致,以及招股书中关于该项目的信息披露是否存在不准确或不完整的情况。伟思医疗在回复问询函中表示,将继续推进康复设备组装调试项目的建设,并将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延期至2024年12月。

英特集团两副总接连辞职,股份管理引关注

近日,英特集团发布公司高层人事变动公告。公司董事会于近期接到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吕宁递交的书面辞职申请。据了解,吕宁因个人原因选择辞去副总经理职务。辞职后,吕宁将不再担任公司其他管理职位。

值得注意的是,吕宁在辞职前持有公司股份180,000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的要求,吕宁将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妥善管理上述股份。

此次人事变动并非孤例。在两天前,英特集团刚刚宣布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何晓炜因组织调动原因,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辞职后,何晓炜也将不再担任公司其他管理职务。

英特集团在人事调整方面一直秉持着规范、透明的原则,以实现公司稳健发展。在新的管理层带领下,英特集团将继续努力,为股东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医院手术前漏检怀孕,产妇追问真相

近日,北京五洲妇儿医院因在手术前未能告知患者怀孕情况,导致患者术中意外怀孕,引发了广泛关注。患者郝为夫妇在8月份接受子宫息肉切除和双侧输卵管疏通手术后,发现廖宜(化名)已怀孕,而这一情况在术前检查中已有所显示。

据郝为介绍,廖宜从今年开始在北京五洲妇儿医院进行孕前检查,并在8月31日接受了医生建议的手术。手术前,廖宜已经完成了多项术前检查,包括HCG检查,结果显示廖宜的HCG水平高达102.9U/L,远超正常水平。然而,在术后不久,廖宜发现自己怀孕,且随后胎停。

郝为夫妇在事后对医院进行的检查中发现,8月30日的HCG检查报告单缺失。郝为对此表示不解,质问医院为何未在手术前告知怀孕情况。医院方面解释称,由于廖宜的β-HCG检查报告单与其他患者的化验单混淆,导致在粘贴化验单时被遗漏。

对于这一解释,郝为夫妇表示无法接受。郝为表示,他们已向医院提出质疑,并报警处理。目前,朝阳区卫生监督局已介入调查,并对此事立案调查。

郝为夫妇表示,虽然孩子未能保住,但他们希望医院能够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据了解,医院方面表示客诉正在处理中,尚未结束前不接受媒体采访。

四环生物股权大拍卖,实控人或易主!

近日,四环生物发布了一则关于公司部分股权司法拍卖的公告。根据公告,12月25日上午10点至12月26日上午10点,江阴市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江阴法院”)对郁琴芬、王洪明、陈建国持有的四环生物部分无限售流通股进行了公开司法拍卖。这些股份总计2.86亿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27.78%。最终,福建碧水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在网络拍卖中以387573648元的价格成功竞得。

若此次司法拍卖最终顺利完成,郁琴芬、王洪明、陈建国的持股比例将分别降至1.31%、0.0008%、0.30%。而实际控制人陆克平的持股比例也将由原来的29.39%减少至1.61%。

四环生物在公告中指出,此次拍卖的最终成交结果将以江阴法院出具的拍卖成交裁定为准。此外,后续还将涉及竞买人缴纳拍卖余款、法院执行法定程序、股权变更过户等环节。由于这些环节的存在,最终结果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如果此次司法拍卖最终顺利完成,四环生物的实际控制人可能会发生变更。公司对此表示将持续关注相关进展,并及时对外披露。

泰科博曼医疗被检不合格,责令暂停生产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湖北泰科博曼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了飞行检查,并发布检查情况通告。检查发现,该公司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厂房与设施方面:检查组发现,公司关键加工区域的无菌灌装工序与间接支持区域的安瓿瓶清洗、灭菌工序在同一功能间,这不利于关键加工区域的隔离和正常运行,存在交叉污染风险。根据《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厂房与设施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和洁净级别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布局和使用,因此该公司的布局存在缺陷。

二、生产管理方面:根据企业规定,每年应开展一次无菌加工过程生产工艺可靠性验证。但检查组抽查了该公司2023年和2024年的可靠性验证报告,发现未记录模拟灌装过程等关键内容,不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无菌医疗器械》中关于灭菌过程的规定。规范要求,在初次实施灭菌过程前应进行确认,必要时再确认,并保持确认记录。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表示,泰科博曼(湖北)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缺陷,不符合相关法规要求。目前,该公司已对存在的问题予以确认。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七十二条规定,当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依法采取责令暂停生产等控制措施,并对涉嫌违法行为进行依法处理。

此外,责令该公司评估产品安全风险,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将按照《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召回。待公司完成所有缺陷项目的整改后,需经当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复查合格,方可恢复生产。据悉,泰科博曼(湖北)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曾用名宜昌市新亚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北京泰科博曼科技的全资子公司。

保健食品抽检合格率近100%,代工乱象引关注

中国保健食品抽检结果显示合格率高达99.64%,代工产品占不合格比例七成

近日,我国营养健康市场智库庶正康讯发布数据显示,截至12月24日,全国各省、直辖市共发布5006批次保健食品监督抽检信息,其中4988批次合格,18批次不合格,整体合格率达到99.64%。值得注意的是,在这18批次不合格产品中,有13批次为代工产品,占比高达72%。

数据显示,广东省、山东省和四川省的抽检批次最多,分别达到1380批次、766批次和711批次。在抽检合格的企业中,汤臣倍健、仙乐健康、威海百合、红牛、广东长兴、鑫玺生物、江西草珊瑚药业、劲牌有限公司、东鹏饮料、石药集团中诺药业(泰州)等均名列前茅。

尽管保健食品的抽检合格率较高,但现实情况是,消费者在选择保健食品时,更多倾向于购买跨境电商产品或普通食品。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表示,消费者购买决策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冲动消费现象突出,对产品是否为保健食品或知名品牌关注度较低。

王大宏强调,尽管保健食品领域的传统食品安全问题得到较好控制,但在直播、短视频等新业态下,消费者购买决策受到瞬间点击,容易忽视产品安全。因此,他建议提升消费者对保健食品安全性的认知,并将“蓝帽子”标识作为购买决策的重要参考。

在抽检不合格的18批次产品中,以维生素类产品为主。如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发布的通告显示,全康牌维生素C泡腾片(针叶樱桃味)总汞含量超标,生产企业为安徽全康药业有限公司,经销商为阜阳市三九华康药业有限公司。

王大宏指出,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代工贴牌产品大量涌入市场。目前,保健食品领域的代工企业数量超过千家,质量控制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白牌”企业因价格战压低供应商成本,导致品质下降。

针对代工贴牌产品乱象,王大宏建议,监管部门应创新监管方式,如建立信用等级评价体系,提高企业合规意识。同时,头部代工企业可开放实验室、中试车间等功能模块,为优质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助力行业健康发展。

福建广药洁达涉售假药,违法所得被没收

近日,福建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一则行政处罚信息,披露了福建广药洁达医药有限公司销售假药的四味脾胃舒颗粒案。经调查,该公司销售的该批次药品并非由标示生产企业广西天天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

据通报,福建广药洁达医药有限公司在2024年1月至2月期间,共销售上述批次的四味脾胃舒颗粒22盒,销售金额达到1100.25元。在抽样检查中,8盒样品被检测,样品费用为392元。总计,该公司通过此违法行为获得收入1492.25元。

福建省药监局指出,当事人在采购、验收、储存、销售上述药品的过程中,并未发现异常情况,符合《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五条的规定。但鉴于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九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依法对该公司作出了行政处罚。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八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百一十六条以及《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2019年修正)第七十五条的规定,福建省药监局责令福建广药洁达医药有限公司改正违法行为,并没收违法所得1492.25元。

据了解,福建广药洁达医药有限公司原名福州新兴医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广州医药集团的一员。该公司于2004年由广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注资福州新兴医药科技发展中心改制成立,是一家国有控股的药业公司。作为广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福建的控股子公司,福建广药洁达医药有限公司在福建市场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经营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制剂药等多个领域的产品。

*ST大药三连跌,退市风险警示升级

12月25日,大理药业(证券简称:*ST大药)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自2024年12月23日至2024年12月25日,公司股票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跌幅偏离值累计超过12%,达到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标准。

大理药业主要从事中药注射剂的生产与销售,以及医药商业配送业务。截至目前,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动。经自查及向实际控制人尹翠仙、杨清龙征询,公司目前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公告中,大理药业还提醒投资者,由于2023年度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均为负值,且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公司股票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公司2024年度出现《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4月修订)第9.3.12条规定的任意情形,公司股票可能被上海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

截至2024年1-9月,大理药业实现营业收入4764.7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4.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73.51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240.36万元。这些数据表明,公司存在触及财务类退市的风险。

此外,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杨君祥先生目前正处于留置、立案调查状态。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接到关于上述事项进展及结论的任何消息。

众生药业耗资3.8亿赎回子公司股权

12月24日,广州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因控股子公司众生睿创未能按时实现上市,根据先前签署的《股东协议》,已触发了赎回条款。为此,众生药业将动用3.8亿元人民币自有资金,回购部分股权,以加强对公司创新药研发子公司的控制权。

众生睿创是一家专注于呼吸系统和代谢性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研发与商业化的企业,致力于研发针对流感、新冠、禽流感、特发性肺纤维化、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炎、2型糖尿病和体重管理等重大疾病和公共卫生问题的创新疗法。自2018年众生药业设立众生睿创以来,公司已在肝病和呼吸领域投入了五个创新药项目,并成功引入了战略投资者。

2020年底,众生睿创完成了2.8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2023年初又完成了3.7亿元的C轮融资。C轮融资后,公司计划专注于核心研发管线的临床试验推进以及新冠和甲型流感口服药的商业化。2023年3月,众生睿创申报的原创一类新药来瑞特韦片获得附条件批准上市,成为国际首款无需联用利托那韦的拟肽类3CL蛋白酶靶向新冠治疗药物。

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众生睿创的营收增长仍显乏力,未能支撑其顺利完成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环境的变化,尤其是自2021年底以来中国创新药行业投融资环境的冷却,也加剧了上市难度。因此,众生睿创未能如预期上市。

根据《股东协议》,若众生睿创未能在2024年12月31日前顺利上市,将触发赎回条款。此次回购的股权涉及湖州景鑫、向康倚锋、广州宜创达、深圳倚锋、武汉倚锋、万联广生、广州生物岛等投资者,共计9.86%的股权。其中,武汉倚锋因未支付C轮融资的增资价款,众生药业在回购其股权后,还需承担2500万元的现金出资义务。

众生药业表示,此次回购不会对公司本期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然而,这笔支出已占其近半数账面现金,超出去年公司全年净利润上亿元。2023年,众生药业实现营收26.11亿元,同比下降2.45%;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下降18.25%。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19.08亿元,同比下降7.88%;归母净利润1.49亿元,同比下降46.76%。截至2024年三季报,众生药业账面现金为7.66亿元。12月25日,众生药业股价收于12.05元/股,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05%。

易明医药终止瓜蒌皮注射液合作,战略聚焦自产产品

易明医药发布合作终止公告,聚焦自产产品发展战略

近日,易明医药对外宣布,公司已与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医药”)下属子公司就瓜蒌皮注射液(新通®)合作项目达成终止协议。据财务部门初步预估,瓜蒌皮注射液预计在2024年为易明医药带来8500万元营业收入,约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营业收入的10%以上。

易明医药表示,此次合作终止是基于对市场环境变化及公司战略规划调整的综合考量。公司决定集中资源发展自产产品,以保持业绩的持续增长。这一决策是在与上海医药充分沟通、审慎研究的基础上,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该决策不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亦不存在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权益的情形,同时不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

易明医药将继续专注于自产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推动公司持续健康的发展,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未来,公司将加大自产产品的市场推广力度,以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业绩的稳步提升。

药明康德分拆生物资产,美国香港运营权易主Altaris

2024年12月25日,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服务企业药明康德宣布,其间接全资子公司WuXi ATU(爱尔兰)控股有限公司、WuXi ATU(香港)有限公司已与Altaris LLC(及其控制的关联公司,以下简称“Altaris”)于美国时间12月24日达成股权购买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分别将WuXi Advanced Therapies Inc.(以下简称“Advanced Therapies”,WuXi ATU在美国的业务运营实体)及Oxford Genetics Limited(以下简称“Oxford Genetics”,WuXi ATU在英国的业务运营实体)的全部股权以现金形式转让给Altaris。Altaris是一家位于美国的专注于医疗保健行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Advanced Therapies和Oxford Genetics专注于高端治疗研发外包服务(CTDMO),分别在美国和英国运营。根据未经审计的数据,2024年1月至11月,两公司的合计营业收入约为人民币9.8亿元,占药明康德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2.4%。药明康德强调,此次交易对公司的业绩和经营状况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属于重大交易事项,也不涉及关联交易,且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交易预计将在2025年上半年完成交割。药明康德对此次合作表示积极态度,认为这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

江中软糖宣传疑云:安全健康?专家质疑!

近期,江中食品旗舰店在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过程中,一款名为“山楂鸡内金莲子山药三色软糖”的产品引发了消费者的关注。主播在介绍时,对该产品的功效进行了详细阐述,声称其能够改善儿童多种健康问题,包括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睡眠不安等。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该产品实际上为普通食品,并非具有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

据了解,该产品由仙乐健康科技(安徽)有限公司生产,江西江中本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经销,是江中药业的全资子公司。产品外包装明确标注其为凝胶糖果,符合国家糖果行业标准(GB 17399)。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显示,该产品并未进行保健食品注册或备案。

对于主播宣称的产品功效,律师表示,这种宣传涉嫌夸大产品功效。一般食品并不具备保健食品的功效,过度宣传可能会误导消费者。对此,记者尝试联系江中药业和仙乐健康,就产品功效等疑问进行核实,但截至发稿时,双方均未作出回应。

此外,主播在直播中还提到,该产品配方安全、健康,不含任何人工、化学成分,如白砂糖、蔗糖等。但记者在产品配料表中发现,麦芽糖醇液、果胶等成分位列其中,客服也承认产品不含蔗糖,而是使用了麦芽糖醇液作为甜味剂。对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管营养师蔡晶晶表示,主播的宣传存在偷换概念之嫌。

值得一提的是,该产品在短视频平台上的销量相当可观。据直播数据,单瓶装已售出75万瓶,8瓶装组合售出2.1万份,总销量达到91.8万瓶。对此,有主播表示,产品销量高是因为质量好,不会让消费者失望。

对于主播和客服宣称的产品功效以及安全性,消费者应保持理性,不宜盲目跟风购买。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食品广告的监管,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卫信康违规使用募资遭监管,时任秘书冯涛被谈话

近日,西藏卫信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信康”)及相关责任人因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被西藏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措施。

据悉,西藏证监局在近期现场检查中发现,卫信康于2020年4月将49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用于购买银行大额存单,但未按照《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的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此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冯涛作为卫信康时任董事会秘书,未能勤勉尽责,对上述事项负主要责任。据此,西藏证监局决定对卫信康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督管理措施,并对冯涛进行监管谈话,同时将相关情况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针对此次事件,卫信康表示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加强公司内部管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确保公司规范运作。同时,公司也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以儆效尤。

此次事件再次提醒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监管部门将持续加大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福安药业主动撤回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注册

12月23日,福安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其全资子公司福安药业集团庆余堂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庆余堂”)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的《药品注册申请终止通知书》。考虑到市场环境变化及公司研发战略调整,庆余堂决定主动撤回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的注册申请。

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原本申报的适应症为治疗乙酰氨基酚过量。福安药业表示,此研发药品注册申请的主动撤回及终止对公司整体研发工作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同时,预计此举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也不会造成显著影响。

福安药业强调,公司将根据市场及研发需求,继续优化产品结构,推动产品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公司将持续关注并积极响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政策,确保研发工作符合行业发展趋势。

三友医疗并购水木天蓬,战略布局升级,携手共进未来

12月23日,三友医疗正式对外发布了一份关于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的报告书草案。根据报告书内容,三友医疗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曹群和徐农合计持有的水木天蓬37.1077%股权,以及战松涛等人持有的上海还瞻98.9986%LP出资份额。此外,公司还将以现金方式收购天蓬投资持有的上海还瞻1.0014%GP出资份额,并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2.14亿元。此次交易的总价值(不含募集配套资金)达到4.16亿元。

本次交易完成后,三友医疗将直接持有水木天蓬88.9231%的股权,同时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拓腾苏州间接持有上海还瞻100%的出资份额,进一步间接持有水木天蓬11.0769%的股权,从而实现对水木天蓬100%股权的控股。在交易前,三友医疗已持有水木天蓬51.8154%的股权,并已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三友医疗的主营业务包括骨科脊柱类植入耗材、超声骨刀、超声止血刀和创伤类植入耗材等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超声骨刀和超声止血刀的整体临床解决方案是公司业务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水木天蓬作为一家专注于超声外科手术设备及耗材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医疗器械企业,在超声骨刀和超声止血刀等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领先的市场地位。

上海还瞻是水木天蓬的员工持股平台,其主要资产为持有水木天蓬11.0769%的股权,并无其他业务或对外投资。此次交易将有助于三友医疗加强对核心业务板块的控制,增强与水木天蓬的战略协同效应,有利于公司整体战略布局的实施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三友医疗表示,此次交易不仅能够实现水木天蓬核心团队在公司层面的持股和激励,还能与公司建立更为稳固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进一步强化核心团队与公司战略利益的深度绑定,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推动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和股东价值的提升。

康宝莱:打造健康社区+平台,赋能健康生活方式

近年来,随着公众健康素养的不断提升,健康消费市场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局面。中国营养保健品市场潜力巨大,但竞争也日益激烈。面对消费者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和精细化的健康需求,各大营养保健品企业纷纷寻求通过开发细分品类来满足市场需求。以产品为核心,为顾客提供价值丰富的专业服务,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

在“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的引领下,康宝莱中国区总经理蔡孟红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市场对康宝莱来说始终是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康宝莱深耕全球营养领域40余年,去年完成品牌焕新升级后,致力于将自己打造成“全球顶尖的健康公司、社区和平台”。

“在新的愿景下,康宝莱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平台’,为健康教练、创业家和追求更健康、更美好生活的人们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蔡孟红强调,康宝莱更加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希望通过“社区”和“平台”的概念,让彼此的联系更加紧密。

康宝莱的“产品+服务+社区”模式,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市场的认可。营养俱乐部作为其最具创新性的模式之一,源于20多年前的墨西哥,现已遍布中国3200余家。康宝莱通过营养俱乐部积极推动“营养+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不仅超越了传统产品售卖的范畴,还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支持和体验。

蔡孟红指出,新冠疫情对人与人之间的线下交流产生了影响,线上销售一度成为主流。然而,这种转变也使得消费者在购买健康产品后,对服务环节的需求变得更加明显。康宝莱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更加注重通过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来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其健康体验。

在康宝莱的“平台”概念中,消费者可以在平台上获取产品知识、个性化服务、情绪支持,并参与社群健康活动,获得社区的支持和鼓励。同时,营销伙伴也能在这个平台上获得全方位的培训和支持,包括商业运营技能、营养健康专业知识,以及领导力和管理力培训。

以康宝莱“小康大学”为例,该平台提供了包括心血管健康、消化健康等主题在内的培训课程,帮助营销伙伴系统学习相关知识。此外,康宝莱还携手国家级权威机构开展了公共营养师资质培训认证,共有6300余名营销伙伴通过考试并获得公共营养师四级证书,考试通过率高达98%。

借助人工智能(AI)技术,康宝莱还为营销伙伴提供了“AI营养助理”,帮助他们更高效地学习和获取有针对性的内容。蔡孟红表示:“AI成为营销伙伴的‘分身’,助力他们提升服务效率,同时缩短学习曲线,帮助他们更高效地获取营养知识。”

通过搭建这样的平台,康宝莱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的健康解决方案,也为营销伙伴创造了价值,实现了多方共赢。

万泰生物独立董事辞职,公司将加速补选

12月23日,万泰生物发布重要公告,宣布公司独立董事赵治纲因个人原因正式提出辞职申请。赵治纲在辞职后,将不再担任公司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主任委员以及提名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公司表示,赵治纲的辞职将导致独立董事团队中会计专业人才缺失,为确保董事会运作的规范性,赵治纲将在独立董事改选期间继续履行职责。他的辞职报告将在新任独立董事选出并正式任命后生效。

针对独立董事空缺问题,万泰生物承诺将依照相关规定,迅速启动新任独立董事的选聘程序。公司强调,独立董事的改选不会对董事会日常运作产生不利影响,也不会对公司日常管理和生产经营造成任何负面影响。截至目前,赵治纲并未持有公司股份。

万泰生物对于赵治纲的辞职表示理解和尊重,同时对赵治纲在任职期间为公司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公司将全力确保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董事会的高效运作。

药品网络销售严查,多起违法案例曝光

近日,国家药监局曝光了4起药品网络销售违法违规案例,涉及重庆兴瑞康大药房有限公司、潍坊康信大药房有限公司、苏州康浦堂大药房有限公司以及阜平县医药药材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以下为具体案例:

1. 重庆兴瑞康大药房有限公司违规储存并销售药品案
2024年3月,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举报线索,对重庆兴瑞康大药房有限公司展开调查。经查,该公司在非核准地址储存药品,并通过微信群直播推广销售。对此,永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对其处以罚款195万元,并禁止其法定代表人吕某十年内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

2. 潍坊康信大药房有限公司非法渠道购进并销售药品案
2023年4月,山东省潍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潍坊康信大药房有限公司进行检查。发现该公司通过药房网商城平台销售“同仁牛黄清心丸”和“同仁大活络丸”,相关药品来源非法渠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潍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其处以警告、没收涉案药品和罚款10.5万元。

3. 苏州康浦堂大药房有限公司销售网络禁售药品案
2024年4月,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苏州康浦堂大药房有限公司进行检查。发现该公司通过集药方舟云药房网络平台销售“氢溴酸右美沙芬片”等单方制剂。苏州市吴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对其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并处以罚款5万元。

4. 阜平县医药药材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网络禁售药品案
2024年2月,河北省保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阜平县医药药材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在自建网站“药聚汇”销售“氢溴酸右美沙芬片”等右美沙芬口服单方制剂。根据《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和《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系统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保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其责令改正违法行为,下架所有涉案产品,并处以没收违法所得、罚款7万元。

国家药监局提醒消费者,在通过网络购买药品时,应注意查看药品零售企业资质和药品资质。同时,禁止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药品,如社交软件、短视频直播平台等。疫苗、血液制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不得在网络上销售。消费者如发现违法违规行为,请及时向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

康悦达上市:首种生物制剂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近日,康诺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其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司普奇拜单抗注射液(商品名:康悦达)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该药物针对的适应症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标志着该疾病治疗领域迈入了新的阶段。

司普奇拜单抗注射液自今年6月申报上市以来,便受到国家药监局的关注,并迅速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该药物继今年9月获准用于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后的第二个获批适应症,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治疗空白。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是一种以2型炎症为主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在我国约有3800万患者。尽管部分患者在接受规范化药物和手术治疗后的疗效尚可,但仍有许多患者症状持续或息肉复发。司普奇拜单抗注射液的上市,将为这部分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据悉,司普奇拜单抗注射液是一种生物制剂,通过调节免疫系统,针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发病机制进行治疗。在临床试验中,该药物展现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专家和患者的认可。

康诺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致力于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药物。此次司普奇拜单抗注射液的上市,标志着公司在创新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未来,康诺亚生物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福音。

九州通公募REITs获上海交所无异议函,物流基金上市在即

12月22日,九州通公司发布了一则公告,宣布其医药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公募REITs项目于12月20日获得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无异议函。根据该无异议函,汇添富九州通医药仓储物流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以及汇添富资本-九州通医药仓储物流基础设施1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的资产支持证券,均满足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基金上市及挂牌转让的相关条件。上海证券交易所对该基金上市和资产支持证券的挂牌转让均无异议。无异议函自签发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

九州通公司在公告中表示,虽然获得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无异议函,但公司申报的医药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公募REITs项目还需等待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文件的到来。公司承诺将积极推进项目的后续工作,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浙江医药实控人更替,李男行接棒李春波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于12月23日发布公告,宣布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根据公告内容,昌欣投资持有公司21.65%的股份,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成为公司控股股东。昌欣投资近日向浙江医药发送告知函,通知其股权结构变更事宜已顺利完成工商登记。

此次股权变更中,李春波原持有的昌欣投资60.00%股权已正式变更登记至李男行名下,李春波不再持有昌欣投资的股权。至此,本次权益变动涉及的各项手续均已办理完毕。权益变动完成后,李男行通过昌欣投资间接持有上市公司21.65%股份,公司实际控制人由李春波变更为李男行。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但公司控股股东地位保持不变,昌欣投资仍为公司控股股东。

本次股权结构变更,标志着浙江医药在管理层上的重要调整。新任实际控制人李男行将如何带领公司发展,值得关注。与此同时,公司将继续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竞争力,以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昆药集团并购华润圣火,三七业务整合新篇章

昆药集团近日宣布,已成功完成对昆明华润圣火(以下简称“华润圣火”)51%股权的收购。此举标志着华润圣火正式成为昆药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并被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此举不仅解决了两家公司在三七业务上的同业竞争问题,也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

华润圣火,原为华润三九的全资子公司,其核心业务与昆药集团存在竞争关系,主要集中在其血塞通软胶囊产品上。这一产品在心脑血管领域具有显著的市场地位,也是两家公司竞争的焦点。昆药集团的核心产品血塞通软胶囊的有效成分是三七总皂苷,今年上半年销售成绩创下近年同期新高。

本次收购交易于6月8日公布,昆药集团以17.91亿元的自有或自筹资金完成收购。昆药集团强调,此次交易是实现三七业务整合的重要步骤,旨在通过对三七产业链的整合和布局优化,打造成为国内三七产业链的标杆企业。

昆药集团表示,通过整合华润圣火的产品、渠道、品牌和供应链等方面的优势,将进一步发挥协同效应,创造更多价值。同时,昆药集团也明确了未来整合的方向,即打造银发人群解决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案。在组织架构和管理方面,昆药集团将以目标人群区隔为基础,实现竞合关系的良性互动。

然而,昆药集团也提醒投资者,本次收购涉及的商誉14.11亿元将全额转移至昆药集团,并需按会计准则要求每年进行减值测试。若华润圣火未来经营状况未达预期,则可能面临商誉减值风险。从华润圣火的财务情况来看,2022年和2023年,其分别实现营收7.39亿元、7.5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01亿元、2.03亿元,整体表现稳定。

在实现控股后,昆药集团与华润圣火在三七业务上的竞合关系,未来能否推动华润圣火业绩进一步增长,还需市场进一步观察。

冬至养生攻略:补肾健脾,调和阴阳

在传统节气冬至到来之际,人们不仅迎来了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更是中医药养生文化中“藏”与“养”理念的重要实践节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经开区院区综合内科副主任医师白桦指出,冬至是万物收藏和人体蓄养精气的关键时刻,也是补肾健脾的绝佳时机。

“通补兼施”是白桦强调的养生原则,即在冬至进补时,既要补充所需营养,又要保证气血运行畅通。他解释道:“补”意味着通过饮食、药物等途径补充人体所需营养,“通”则是指通过促进气血循环、疏通经络,确保补充的营养能被身体有效吸收。推荐的食物包括羊肉、狗肉、黑豆、黑米、牡蛎、海参等温补肾阳的食物,以及山药、莲子、薏米、芡实、茯苓等调养脾胃的食材。

此外,白桦建议冬至时节适当进行温和运动,如太极拳、散步等,以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强身健体。中医理论认为,“动则生阳”,运动对养生大有裨益。

在中医理论中,脾肾被视为人体的重要脏腑,脾为后天之本,负责运化水谷、输布精微,化生气血;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水,与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及水液代谢密切相关。白桦指出,冬至时节通过补肾温阳、健脾祛湿的方法,不仅能治病,还能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白桦补充道,除了药物和食物疗法,泡脚和穴位按摩等外治方法同样重要。他推荐了一款泡脚方:艾叶、生姜、桂皮、茯苓、红花、五味子,这些草药分别具有温阳补肾、疏通经络、利湿安神等功效。

此外,白桦建议冬至时节可常饮以下两款代茶饮:干姜苓术茶和山楂核桃茶。干姜苓术茶具有温肾化气、祛湿利水的功效,适合身重水肿、腰中冷、久咳等症状。山楂核桃茶则可补肺肾、润肠燥、消食导滞、通血脉、生津液,适用于老年便秘、肺虚咳嗽、气喘等症。

通过这些养生方法,我们可以在享受传统节气文化的同时,提升身体健康,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万泰生物副总赵灵芝拟减持40万股

近日,万泰生物发布了一则关于公司副总经理赵灵芝减持股份的公告。根据公告,赵灵芝女士计划在公告发布之日起的15个交易日后,未来3个月内,以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减持规模不超过4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316%。

截至目前,赵女士持有公司股份169.5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134%。这些股份中,部分来源于万泰生物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前取得的股份,以及上市后通过股利分配方案获得的股份。

赵女士的减持计划将根据市场状况和公司股价的具体情况灵活决定。此次减持行为旨在优化个人投资组合,并不影响其作为公司高管的正常履职。

赵女士表示,她将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在适当时机进行减持,以确保公司利益与个人投资目标的平衡。同时,她也将继续积极参与公司治理,为公司的长期发展贡献力量。

医保基金监管升级:影像上云严查造假乱象

近日,国家医保局针对检查造假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进行了通报,揭露了多家医疗机构在影像检查方面的违规操作。

通报指出,江苏无锡虹桥医院通过复制、截取其他患者影像图片,对报告数值进行篡改,伪造CT、核磁共振、超声等报告记录,并虚构诊疗服务。郑州管城豫丰医院涉嫌伪造彩超、X线摄影等检查报告,存在序号、图像、内容完全一致的彩超报告,以及检查部位与报告不符的X线摄影报告。四川自贡市富顺西区医院在CT平扫检查中,同时收取了“螺旋CT平扫”和“X线计算机体层(CT)成像”费用,但实际并未开展CT成像处理。哈尔滨市尚志健恒医院的B超报告单存在内容空白,而四川达州市渠县万寿镇卫生院将26张彩超图片重复使用608次。沈阳林济中医院拍摄“空片”,影像图像中仅有放射床或头枕,并无人体。

为应对此类违规行为,国家医保局此前印发了《放射检查类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明确将数字影像处理、上传云储存纳入放射检查的价格构成,并将实体胶片从项目价格构成中剥离。此举旨在通过智能化手段,提高监管效率。

传统的监管方式主要依赖人工抽查和举报线索,往往在问题发生后才进行处理。而影像上云后,医保部门无需到达医疗机构现场,即可实时调阅数据,在云端快速分析比对大量影像数据及诊疗信息,及时发现违规行为。此外,患者也能通过手机及时查看自己的检查结果,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情况。

国家医保局强调,影像上云后,借助大数据、云存储等智能手段,医保基金监管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了重复检查、反复检查、多头检查等问题。

基蛋生物股权纠纷终审败诉,景川诊断获赔4197万

历经一年多的股权收购纠纷,基蛋生物最终赢得诉讼,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根据终审判决,基蛋生物需收购武汉众聚成持有的武汉景川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景川诊断”)840万股股份,并支付收购款4196.92万元。

纠纷源于基蛋生物控股景川诊断。2020年7月,基蛋生物以6391.03万元收购了马全新、胡淑君等21名股东合计持有的景川诊断54.96%的股份。对赌条款规定,景川诊断2019-2021年扣非净利润目标分别为650万元、1000万元、2000万元,且自产凝血试剂销售收入同比增幅均不低于30%。若对赌条件实现,基蛋生物需按15-20倍市盈率收购管理层股东的全部或部分剩余股份。

然而,2022年6月,景川诊断要求基蛋生物收购管理层股东持有的15.82%股份,但双方在收购价格上存在分歧。基蛋生物提出15倍PE、分期及额外条件收购,但景川诊断并未接受。2023年7月,武汉众聚成起诉基蛋生物,要求其按照20倍PE收购其持有的股份。基蛋生物反诉,认为景川诊断违反协议,丧失了要求其收购股份的权利。

2024年8月,基蛋生物高管带领人员强行进入景川诊断办公场所,引发景川诊断暂停生产。一审法院判决基蛋生物支付4197万元收购款,驳回其反诉请求。基蛋生物不服,上诉至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

此外,基蛋生物与武汉众聚成还涉及其他诉讼。今年4月,景川诊断股东武汉众聚成起诉基蛋生物及其董事、非独立董事,称其违反协议构成同业竞争。景川诊断认为,基蛋生物及其子公司在产品注册和市场推广方面与景川诊断构成竞争,违反了双方协议。

基蛋生物也通过法律途径进行反击,但相关诉讼均未获得法院支持。对于未来会计处理,基蛋生物表示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判决执行情况进行处理,最终金额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确认为准。

康辰药业利润受重创,研发之路波折重重

近日,康辰药业对外发布公告,披露了因商誉减值及业务调整,预计将对2024年度净利润产生重大影响。具体来看,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准备金额达到9764.28万元,将直接导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减少7196.27万元,从而影响所有者权益减少同等金额。

此次商誉减值主要与康辰药业2020年收购的泰凌医药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凌国际”)相关。康辰药业于当年以9亿元现金收购泰凌国际100%股权,从而获得“密盖息”业务,进入骨科药品市场。收购后形成的商誉账面价值为9764.28万元。由于近年来医保控费、集采价格联动等因素,国内部分省份“密盖息”产品终端销售价格出现约9%至13%的降幅,预计2024年度“密盖息”业务收入将下降约13%至17%。因此,康辰药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聘请专业机构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得出减值结论。

在产品结构上,康辰药业主要收入来源于苏灵和密盖息。苏灵作为国内血凝酶市场唯一的国家一类创新药,曾是公司业绩支柱。然而,受疫情影响,苏灵销量下降,2020年营收同比减少24.76%。尽管如此,密盖息在2021年至2023年连续超额完成业绩承诺,为公司贡献了可观收入。但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下滑,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3.99%。

此外,康辰药业的研发之路也充满挑战。过去几年,公司两款药品上市失败,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上亿元。2020年终止盐酸洛拉曲克临床试验,项目累计投入研发费用6407万元;2021年撤回地拉罗司分散片注册申请。近期,公司宣布“年产500kg抗肿瘤原料药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再次延期,进一步增加了研发成本的压力。

面对当前形势,康辰药业表示,将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盈利能力。同时,公司也将密切关注市场竞争格局,加强研发投入,以期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五百万体检数据揭示眼健康与痴呆风险

2024年12月20日,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携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与验证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爱康集团及鹰瞳科技,共同发布了《五百万体检人群健康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这是继2019年以来,爱康集团与鹰瞳科技连续六年发布的基于视网膜人工智能评估的健康报告,本次报告的数据量首次突破500万,为我国体检人群眼健康状况和健康风险分布提供了重要参考。

《蓝皮书》基于2018年7月至2024年6月间,5241955名参与人工智能视网膜健康评估的体检者数据,平均年龄为42.2岁。结果显示,眼底异常检出率高达77.4%,且这一比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视网膜血管异常、屈光不正眼底改变、黄斑部异常、视盘视神经异常是威胁眼健康的四大主要因素。特别是40岁及以上人群,眼底异常检出率迅速上升至90%以上,提醒该年龄群体应重视眼健康,并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此外,《蓝皮书》还检出了58088例致盲性疾病,检出率为1.1%,其中白内障之外的其他四种疾病均发生在视网膜上。这些疾病进展缓慢,不易察觉,但对视力的威胁极大。因此,定期进行视网膜健康评估是预防视网膜疾病的有效手段。

鹰瞳科技基于国际公认的CAIDE痴呆风险评估模型,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了用于评估20年内发生老年痴呆风险的方法和工具。报告显示,老年痴呆的中高风险和高风险主要集中在50岁及以上,并在60岁以后呈现井喷式增长。因此,《蓝皮书》建议,较大年龄段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人工智能老年痴呆风险评估,并合理安排生活习惯,警惕老年痴呆的发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教授在发布会现场解读了案例,并对AI技术在眼底疾病筛查中的应用前景表示乐观。他表示,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和人工智能技术精准性的提高,通过人工智能诊断疾病将不再遥远。魏文斌教授还指出,高度近视是年轻人眼底问题的重中之重,近视人群的增多使得高度近视带来的眼底改变成为未来眼健康的一大威胁。

为全面守护患者健康,实现医疗普惠,爱康集团自2018年起全面启动iKangAI+计划,与鹰瞳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在旗下体检中心引入人工智能视网膜健康评估项目。目前,爱康旗下体检中心已全部配备人工智能视网膜健康评估产品,通过拍摄彩色眼底照片,能够及早发现疾病隐患,实现早发现、早干预,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

翰森制药签19亿大单,口服GLP-1新药争夺战激热

12月18日,翰森制药对外宣布,已与全球知名的制药巨头默沙东达成全球独家许可协议。该协议涉及翰森制药的一款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口服小分子长效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HS-10535。根据协议,翰森制药将获得1.12亿美元的首付款,交易总额最高可达19亿美元。此外,在满足特定条件下,翰森制药还将有权在中国内地、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共同推广或独家商业化该产品。

默沙东对这款尚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表现出浓厚兴趣,主要源于GLP-1受体激动剂在降糖减重领域的巨大潜力。随着该领域千亿级市场吸引众多药企竞相入局,便捷的口服剂型因其独特优势而备受关注。然而,研发这类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目前,研发方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多肽类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和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在多肽类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的开发上,诺和诺德医学资讯曾指出,肽类药物因口服生物利用度差,通常需要通过注射给药。其口服给药的难点在于克服胃肠道酶降解、胃肠道黏液层捕获、细胞旁或跨细胞运转中的分子屏障、个体间变异性等障碍。而口服司美格鲁肽的成功,正是通过添加一种名为SNAC的促进吸收剂,帮助了大分子司美格鲁肽的吸收。

围绕GLP-1靶点筛选小分子减肥药物是另一个研发方向。目前,许多药企都在积极寻找合适的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但尚无产品获得上市批准。根据Insight数据库,礼来、罗氏、辉瑞、阿斯利康/诚益生物、恒瑞医药、华东医药、信立泰、闻泰医药等企业都在积极推动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的开发。其中,礼来的Orforglipron研发进展最快。今年1月,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显示,礼来从Chugai引进的Orforglipron在中国已启动新的一项Ⅲ期临床试验。今年9月,该平台也显示,恒瑞医药在国内启动了一项Ⅲ期临床,以评价HRS-7535与达格列净相比在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HRS-7535是一种新型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拟开发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和减重。今年5月,恒瑞医药曾将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LP-1产品组合许可给美国Hercules公司,交易总额超过60亿美元,其中就包括了HRS-7535。

在国内药企方面,除了恒瑞医药外,硕迪生物的GSBR-1290、信立泰的SAL0112、华东医药的HDM1002、锐格医药的RGT-075等也在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抑制剂研发方面取得进展,并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校对 穆祥桐。

著名音乐人杨立德去世,急救知识再引关注

近日,著名音乐人杨立德因心脏骤停不幸离世,享年73岁。这一消息引发了公众对心脏骤停的关注,再次凸显了学习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据北京世纪坛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王佐岩介绍,心脏骤停是一种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的情况,伴随着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大脑因严重缺血、缺氧,若抢救不及时,几分钟内即可导致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心脏骤停的预防虽然严格意义上不存在,但高危人群可以通过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来降低风险。根据统计,我国心脏骤停的五大病因分别为冠状动脉疾病(53.5%)、心肌炎(9.2%)、心肌病(5.8%)、风湿性心脏病(4.2%)和高血压性心脏病(4.2%)。近年来,高血压心脏病、主动脉夹层/破裂、心肌炎和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心脏骤停或心源性猝死的比例明显上升。

患有上述疾病的人群,以及有直系亲属在青中年时期因心脏问题突然去世或曾经有过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病史的患者,都应被视为高危人群。王佐岩建议,高危人群可以通过检查发现心肌病导致的心律失常、室速、室颤等基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此外,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吸烟、饮酒、剧烈运动等不良习惯。

一旦发生心脏骤停,现场及时进行心肺复苏至关重要。王佐岩强调,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为4分钟,每超过1分钟,抢救成功率就会下降10%。在公共场合,患者如发生心脏骤停,应立即寻找附近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即使没有经过培训,也可以按照AED上的操作手册进行除颤。如果周围没有AED,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的胸外按压,并请周围的人呼叫急救电话120。

资深急救专家、北京急救中心退休医生贾大成曾详细介绍了实施心肺复苏的“五字诀”:呼、叫、压、抬、吹。在完成5个循环后,应评估一次患者的状况。若心跳和呼吸没有恢复,应继续按压,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同仁堂收购天津同仁堂,百年纠纷或画上句号

近日,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发布重要公告,宣布其控股股东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同仁堂集团”)已成功收购天津同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同仁堂”)60%的股份,标志着两家同仁堂企业长达百年的品牌纠纷可能即将画上句号。

据悉,北京同仁堂集团此次收购天津同仁堂,旨在通过整合资源,进一步维护和提升“同仁堂”品牌的价值。同仁堂方面表示,目前暂无收购天津同仁堂的计划,但在合适的时机,将考虑与北京同仁堂集团协商,将天津同仁堂纳入上市公司体系。

天津同仁堂与北京同仁堂虽然并无直接关联,但双方关于“同仁堂”字号的纠纷却由来已久。两家企业均拥有悠久的历史,北京同仁堂始创于1669年,而天津同仁堂的前身可追溯至清朝时期的张家老药铺。在发展过程中,两家企业曾因品牌问题多次产生纠纷,甚至诉诸法律。

2021年8月,北京同仁堂集团将天津同仁堂作为被告,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其停止使用“同仁堂”字号,并赔偿经济损失。天津同仁堂则在招股说明书中强调,其企业名称、字号和商标均合法取得,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针对同业竞争问题,同仁堂方面表示,目前暂无收购天津同仁堂的计划,但北京同仁堂集团收购天津同仁堂,有助于避免同业竞争,并更好地融合两家企业的优势资源。

天津同仁堂主要产品包括肾炎康复片、血府逐瘀胶囊和脉管复康片等,在泌尿系统、心脑血管和周围血管等相关领域具有显著竞争优势。2021年和2022年,天津同仁堂营收分别为10.12亿元和10.8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此处原文未提供具体数据,故此处省略)。

同仁堂与天津同仁堂的此次合作,有望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同仁堂”品牌的长远发展。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合作将为同仁堂未来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为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树立新的标杆。

济民健康与美国RTI续签十年代工协议,共谋市场新篇章

近日,济民健康集团发布消息,其全资子公司——聚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民生物”)与美国Retractable Technologies, Inc.(以下简称“RTI”)达成新的制造合作协议,涉及安全注射针和安全注射器等产品的代工生产。

聚民生物成立于2010年,位于上海市奉贤区,法定代表人为李丽莎,注册资本5000万元。公司专注于第三类、第二类医疗器械的生产和第三类医疗器械的经营,产品线包括注射、穿刺器械,注射针,钝头针,血管内输液器械,胰岛素注射器,血液分离、处理、贮存器具,血液净化及腹膜透析器具等。

RTI是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股票代码:RVP),成立于1994年,总部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公司主营业务为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医疗保健领域的安全注射器及其他安全医疗产品。

聚民生物与RTI的合作始于2004年,已有20年历史。鉴于双方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及当前国际市场环境,双方在修订部分条款后,续签了期限为10年的《制造协议》。新协议的期限为2024年12月至2034年12月。

济民健康表示,此次续签协议不仅巩固了双方未来10年的战略合作关系,也为聚民生物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为应对国际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双方同意将代工产品价格下调约22%,并约定每两年审查、重新评估及定价一次,以确保市场地位和客户关系的稳定。虽然这一价格调整可能在短期内对公司的利润水平产生不利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维持市场地位和客户关系,避免因市场份额丢失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复宏汉霖牵手Palleon,创新疗法携手拓全球市场

复星医药旗下子公司复宏汉霖与Palleon达成全球合作,共同推进E-602项目研发与商业化

近日,我国知名医药企业复星医药宣布,其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与生物制药公司Palleon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各自的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就Palleon在研产品E-602(以下简称“许可产品”)及其联合治疗方案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开发及商业化进行深入合作。

E-602作为一种新型唾液酸酶融合蛋白,由Palleon自主研发。该产品旨在治疗肿瘤和自身免疫类疾病,通过将人唾液酸酶与人单克隆抗体基因融合,旨在减少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表面的免疫抑制唾液酸,从而增强免疫治疗效果。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同类唾液酸酶融合蛋白产品上市。

根据协议,复宏汉霖将向Palleon支付总计不超过5280万美元的开发里程碑款项;在许可产品实现许可区域的净销售额目标后,还将支付不超过4250万美元的销售里程碑款项;此外,复宏汉霖还将根据许可产品在许可区域的年度净销售额,按照约定比例区间(8%至12%)向Palleon支付特许权使用费。

此次合作标志着复星医药在肿瘤和自身免疫类疾病治疗领域的又一重要布局,有助于推动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创新与发展。复宏汉霖表示,公司将充分发挥自身在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优势,与Palleon携手共进,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高质量的治疗选择。

烟草影响生育,降低税率或致新生儿减少

12月18日,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学院李志徽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公布了一项关于烟草对中国人口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烟草使用和二手烟暴露对生育能力和妊娠结果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研究团队通过深入的系统文献综述和荟萃分析,运用全球成人烟草调查(GATS)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探究了烟草使用和暴露与不孕风险及不良妊娠结果之间的关联,并分析了育龄已婚妇女及其配偶的烟草使用和暴露对女性生育数量和质量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20至49岁的已婚女性及其配偶中,主动吸烟导致了超过970万例未出生人口,这一数字相当于2023年出生总数的1.08倍;而二手烟暴露则导致了超过1085万例未出生人口,相当于2023年出生总数的1.21倍。此外,烟草使用和暴露还引发了数百万例低出生体重、早产、先天性心脏病和妊娠糖尿病等不良后果。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烟草价格每增加20%,即可增加130万例新增人口,同时减少数万例低出生体重、早产、先天性心脏病和妊娠糖尿病的发生。若将吸烟率降低至《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设定的20%目标,预计将增加251万例新生儿,并避免超过156万例妊娠糖尿病等不良妊娠结果。

李志徽教授强调,烟草使用和二手烟暴露对生育力和妊娠结果的不利影响将引发重大的社会、经济和健康问题,阻碍人口高质量发展进程。为此,研究团队建议,我国应采取更加有力的烟草控制措施,包括大幅提高烟草税收、落实全面无烟政策,以保护母婴健康。同时,将控烟工作纳入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政策体系,降低重点人群的吸烟率与二手烟暴露,提升整体人口的健康水平。

通过实施有效的烟草控制措施,我国不仅能够提升出生人口的质量和数量,还能显著降低不良妊娠结果,为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奥林巴斯医疗产品召回,涉及多款内窥镜设备

近日,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指出奥林巴斯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主动召回由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生产的部分电子内窥镜产品。召回原因为产品在清洗、消毒和灭菌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当,存在感染风险。

本次召回的产品包括20款,涉及纤维胆道内窥镜、电子胆道镜、电子膀胱肾盂镜等多种型号,共计31个规格。召回范围覆盖美国、中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MAJ-891钳子/灌流插头(绝缘型)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数量为5133,CYF-VH电子膀胱肾盂镜等内镜的销售数量为11996。

据了解,奥林巴斯在进行投诉数据分析时发现,MAJ-891钳子/灌流插头(绝缘型)的投诉数量超过内部控制上限。调查发现,英国一位用户在使用该产品时上报了48例感染投诉,原因在于用户未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根据奥林巴斯健康伤害评估报告(HHA),不当的清洗消毒灭菌处理可能导致不明感染,但未发现其他超出现有风险管理文件的危害。为保障消费者健康,奥林巴斯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将采取以下措施:

1. 追溯涉事产品MAJ-891及其兼容内镜的最终流向;
2. 通知销售单位、经销商和医疗机构,向所有购买相关产品的最终用户发送召回通知,并告知产品存在的感染风险;
3. 建议用户尽可能使用MAJ-891的替代品;
4. 为用户提供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的详细指导。

今年以来,奥林巴斯在国内共进行了9次召回,涉及气腹机、内窥镜用送水泵、一次性使用黏膜切开刀等医疗器械,其中8次召回的产品涉及在中国销售。而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数据,今年奥林巴斯及其子公司共发起4次召回,均为三级召回。其中1件电子上消化道内窥镜(型号:MAJ-1555,批次号1ZH)曾进口至中国并销售,但已于2024年3月前消耗完毕;其余涉及产品均未在中国销售。

创新医疗股票异动,投资脑机接口研发亏损

2024年12月18日,创新医疗发布了一份关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公告。公告显示,自12月16日起,公司股票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的相关规定,此举构成了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情形。

针对此次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创新医疗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了详细核实。经查,公司前期披露的信息准确无误,未发现需要更正或补充的内容。同时,近期也未出现可能或已经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未公开重大信息。公司生产经营状况及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且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亦无未公开的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项。此外,公司未违反公平信息披露规定,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在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期间未进行股票买卖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创新医疗于2021年初参与投资设立了博灵脑机(杭州)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其40%股权。博灵脑机专注于脑机接口核心技术的研发及相关产品的设计生产,目前其技术产品主要应用于医疗康复领域。截至本公告发布之日,博灵脑机的产品尚未正式上市,仅通过与科研机构的合作销售了少量产品。2022年和2023年,博灵脑机的经营亏损分别为474万元和660.17万元。

九州通减资转让,REITs战略助力资金回笼

九州通近日宣布,为优化公司资产结构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将实施一系列举措,包括对全资子公司进行减资和转让医药仓储物流Pre-REITs项目入池资产相关公司股权。

根据公告,九州通医药投资(湖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州通医投”)的注册资本将由115.26亿元人民币减少至5.26亿元人民币。这一调整是为了满足设立财务公司的相关要求,确保公司权益性投资余额符合监管规定。减资后,九州通仍将保持对九州通医投100%的持股比例。

同时,九州通宣布拟转让医药仓储物流Pre-REITs项目入池资产相关公司股权。涉及的三家公司——上海通达、杭州卓英堂、重庆首瑞——的股权估值合计约为14.28亿元人民币。通过此次交易,九州通预计将获得约17亿元人民币的股权转让收入,交易完成后,公司将不再持有这些公司的股权。

九州通表示,这两项举措是公司不动产证券化(REITs)战略的重要步骤。通过资产盘活和权益性资金的回笼,公司有望促进主营业务的快速发展,实现业务上的轻资产运营。

九州通的公募REITs项目已由中国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入池资产为武汉市东西湖区医药物流仓储基地。公司预计,公募REITs项目的成功发行将增加净利润近7亿元人民币。

此外,九州通还计划设立财务公司,以提高资金周转效率、拓宽融资渠道、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和流动性管控,从而降低经营风险和资金成本。

截至2024年9月30日,九州通总资产为1010.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69%,其中货币资金159.15亿元人民币,应收账款370.87亿元人民币,存货188.08亿元人民币。总负债为682.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3%,其中应付账款195.36亿元人民币。公司面临较高的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比,增加了坏账风险和资金周转压力。2024年前三季度,九州通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约26.58亿元人民币。

通过这些措施,九州通旨在改善资金状况,优化财务结构,以支持公司未来的稳健发展。

康华生物诺如疫苗获批,或将终结急性肠胃炎困扰

康华生物近日发布消息,其研发的重组六价诺如病毒疫苗(毕赤酵母)已获得临床试验批准。诺如病毒作为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急性肠胃炎病原体之一,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针对性的治疗药物或预防疫苗产品正式上市。康华生物强调,该重组六价诺如病毒疫苗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以病毒样颗粒(VLPs)为基础研发的创新疫苗,旨在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及由其引发的急性肠胃炎。该疫苗有望实现高达90%以上的诺如病毒感染及其引起的急性肠胃炎的预防效果。

据了解,重组六价诺如病毒疫苗(毕赤酵母)在研发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我国疫苗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康华生物表示,该疫苗的批准进入临床试验,将为预防和控制诺如病毒感染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也为全球抗击诺如病毒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持。

诺如病毒感染具有广泛的易感性,全年均可发病,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还可导致脱水。由于目前尚无针对性的治疗药物,预防措施尤为重要。此次疫苗的获批开展临床试验,将为我国乃至全球的诺如病毒防控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康华生物作为我国疫苗行业的重要力量,在此次疫苗的研发过程中,秉持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致力于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贡献力量。未来,该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我国疫苗产业的创新发展。